上汽新能源汽车青岛,上汽新能源厂
0
2025 / 04 / 22
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电动汽车”这个名词。2006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汽车行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0 版)》已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的减排目标。 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而汽车运输就占到该领域碳排放量总量的80%以上。
导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并举发展,不建议制定“禁燃时间表” 王秉刚表示,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的总体目标是: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约各占50%,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应该并举发展,这是一个前提,届时,汽车产业应该能够实现电气化转型。
因此,专家组一致认为,今后15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车型去转变,用“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正是基于此,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正是基于此,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国汽车油耗将在未来5年、10年及15年达到不同的标准。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的今天,许多消费者都高度关注“禁燃”这一话题,如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技术路线图 0》,正式确定了在2035年传统的燃油车全部换为混合动力系统,同时节能型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各占50%。
“预计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面转化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10月27日,在上海举办的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近日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0》,其中提到,至2035年,节能车和新能源车各占汽车销量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起码在未来15年内,这项技术路径将与新能源技术路径并重。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到整体市场的50%,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将占到传统能源汽车市场的100%。简单总结就是混动进,纯电退,2035年消灭“纯燃油汽车”。
1、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
2、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立足资源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改革电动汽车补贴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布局研发,抢占燃料电池技术制高点传统汽车以汽柴油为燃料,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排放,已成为造成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
3、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工业报》: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它的意义是什么?苏波: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以国发22号文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
环保: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或其他非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能够更好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节约能源,降低能源的开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1)能源是人类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渐加深,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环境污染问题: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广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打造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新业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
首先,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来看,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2020年石油消费的进口比例高达75%,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度极高。这种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也限制了我国的能源独立。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